2008 相關報導


遊中學!暑假海外參訪知名中國大陸企業
文/ 徐伊嫻

每年的海外參訪可是政大科管的重頭戲之一,今年的海外參訪,政大科管走訪了位在青島、天津及北京的知名企業,例如中國著名的家電電器廠商海爾集團、聲名遠播全球的青島啤酒、深耕大陸口味的康師傅、台灣品牌四維精密與羅昇企業、大成長城,北大的校辦合作企業北大方正集團、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北京雪蓮羊絨杉公司、 首都鋼鐵集團等。

為了抓緊實地參訪中學習的機會及培養主動的熱情,同學們事前卯足了全力、做足功課,透過分工蒐集資料與簡報,在出發之前,大家都對所要參訪的企業及城市背景有了基本的認識。由於時程安排緊湊,交通車成為「移動的教室」─老師與同學抓緊時間,在車程中彼此交流體驗與心得;旅館成為「行動辦公室」─透過網路,即時與台灣的同學們分享每天的收獲、街頭成為創新氛圍的體驗場─與當地人談天,深入了解當地民情與生活。

在企業參訪過程中,同學們深刻體驗政大商學院豐沛的人脈網絡,所參訪的知名企業出面接待的均為總經理或經理級以上的高階主管,這是一般企業參訪接觸不到的層級,更令人感動的是,有些學長甚至是百忙之中,特別抽空於前一天由台灣總部飛到大陸,就為了與我們碰面。透過學長們詳盡的簡報與說明,除了讓我們了解企業目前在大陸的整體佈局與經營模式,更可以近距離觀察學長們的領導風格;而在與學長餐敘的過程中,學長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態度,讓每個人獲得了許多個人未來發展的寶貴建議。

行程中當然也少不了人文與社會的元素,從青島的青島啤酒博物館、天津的食品街與古文化街,到奧運場館觀看殘障奧運競賽、拜訪北京的故宮與慕峪田長城,有如一場精采的美食、文化與藝術的盛大饗宴。

---
與『中國』有約-科管所大陸行發表會
科管所一 吳富傑

九月上旬,科管所師生在政大商學院前院長林英峰教授領軍下,十一天內走訪北京、天津、青島與香港四座城市,不僅訪談了康師傅、四維精密、羅昇、大成長城各台商企業的經理人與董事長,同時也向海爾、北大方正、首都鋼鐵、雪蓮羊絨、青島啤酒的領導高層取經,了解中資企業的本土管理思維。而科管所本次除走入企業探查外,更有直接與中國未來企業領導人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師生,做第一線的交流。十月二十四日展開此行的海外成果發表會,一同揭開這個經濟成長率驚人、世界上外匯存底最高的國家,在神秘的面紗下,它會是什麼樣的面貌?

首先討論的議題是「台商與中國企業在策略思維、人才選用和市場觀不同的地方」,台商在大陸的策略是「作強作大」,藉由重視人才培育、選擇利基市場等策略,來強化自己本身核心競爭力,再去擴充規模。而大陸當地廠商則在官方的支持下成立,一開始即具有大規模,再去精鍊本身的企業實力。這兩種作法是因為不同的背景、策略思維,所導致採取的手段產生差異,未來的產業與環境變化更要求核心競爭力,因此「作強」仍是台商與陸商強化本身企業實力的基礎。 評論人劉常勇教授則提醒大家,大陸企業已經開始重視創新,最終的競爭還是在人才的運用,並以比亞迪崛起的例子與大家分享。

第二個議題則討論到「台商與中國企業的創新」,同學們以大陸的知名企業說明產品創新與製程創新的重要性,例如康師傅、海爾皆推出迎合不同風俗民情的在地化產品,而雪蓮與四維精密也在設備製程上不斷求新求變。台商西進不再是追求低成本;大陸企業發展也不像過去依賴人海戰術,兩方都積極提升附加價值去發展創新。陸商創新的發展仍須時間和經驗來精進技術;而台商則要以在地化做為產品創新的思維,要思考如何以台灣經驗在大陸擴散。 評論人台大工商管理所、商研所教授陳忠仁則稱讚報告的同學有引經據典把課堂理論與實務相結合,也把產品創新策略與作法上詳盡的把重點提出,是值得嘉許的地方。

「賽事是一種服務業。」
最後一個議題則是討論剛剛落幕的北京奧運,京奧可說是2008年最受矚目的賽事一點也不為過,京奧是如何運用三種創新與傳統的比賽相結合?

科技創新以各式新穎的體育館建築、智慧型交通管理系統和隨時隨地欣賞奧運的3G系統所組成;人文創新則是將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與奧運各項賽事相結合,因此在獎牌、開幕式和體育標圖上,都可以感覺到濃濃的中國味;綠色創新則回應環保的概念,以「用水天上、用電天上取、用熱地上尋」的概念,利用雨水、太陽能、再生水利用在體育館、奧運村電能和熱能的使用。

評論人中國大陸權威李孟洲社長以每年去北京採訪一次的經驗告訴同學,北京現在是服務業比重最高的城市,約超過七成的職業人口皆從事服務業,雖然現今服務品質仍有很大改善空間,但之後可望成為中國最大的服務中心。

每年固定舉辦的政大科管海外參訪,藉由遊中學,讓學生們從不同的文化中,接受多元的觀點,實地走訪外國企業也對於學生們將課堂中理論結合實務有相當大的幫助。